2025年10月16日至19日,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主办、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承办的“2025年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论坛暨研修工作坊”成功举行。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科学教育专家、骨干教师及青少年科创团队齐聚一堂,围绕模型与建模教学、AI赋能教育等前沿议题开展研修交流,为青少年科创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16日上午,活动在亚太实验学校学生舞蹈表演中拉开帷幕,副校长王璐致辞强调活动对跨区域科教交流的重要意义。台湾师范大学荣休教授邱美虹从全球视角指出AI与社会性科学议题(SSI)的教育价值,北京师范大学林静主任提出“浸入—交流—反思—整理”研修模式,为活动奠定基调。

理念引领与技术赋能成为首日核心。邱美虹教授以“模型与建模教学”为题,阐释从“知识传递”到“思维建构”的转型路径,解析模型认知理论三层次,结合“基隆河水质调查”案例及Sage Modeler工具,展示建模教学实践方法。台湾师范大学张俊彦教授聚焦“智慧支架与生成式AI”,演示AISI智慧学习平台功能,通过多模态互动测试探索技术融合路径,引发与会者对AI创造力的深度思考。
17日,以色列理工学院Tali Tal教授带来全天户外教育实践研修,提出“手、脑、心”三维原则及“课堂准备—实地调查—课堂总结”学习螺旋模型。参会教师通过植被测量等实操任务,掌握低门槛户外教学方法,亚太实验学校胡海军主任还介绍了该校环境教育特色成果。

18日的活动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活力。林静副教授以“AI+社会性科学论证”为主题,借助WISE平台“填海造陆”情境,组织教师开展多立场论证体验,具象化论证教学路径。下午的青少年科创论坛上,京港澳杭六支学生团队展示成果,从“明胶胶囊抗氧化性与药物增效研究”到“智能防洪板”,从“智能水浸防御系统”到“反馈式垃圾桶”,从“水下入侵物种预警”到“蠔排养殖创新”,充分体现科技与人文融合的创新理念,获评委专家高度评价。

19日,香港教育大学万志宏副教授阐释STEM教育从“活动”到“课程”的完整路径,介绍SWEETIE STEM课程体系,其“七步教学法”及线上线下融合模式为科创课程研发提供借鉴。
此次研修形成多项共识:需推进本土化SSI案例开发,促进理念、课标与技术工具融合。活动通过专家引领、跨域协同,构建了科教协作新生态,既更新了教师教学理念,更探索出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可行路径,为青少年科创教育深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撰稿人:刘春燕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