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14日下午,学校召开以“AI赋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创新方案”为主题的教师培训会。本次会议特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原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、中国教育技术学会副会长陈丽,就人工智能如何助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深入解读,全体教师参会学习。

报告中,陈丽教授系统回顾了我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20余年的发展历程,并指出其在实践中面临的三大挑战:一是综合素质定义不明确;二是过程记录难以科学反映真实水平;三是评价结果缺乏可比性,区域指标差异大导致评价结果无法跨校、跨区域比较。
为解决这些问题,陈丽教授团队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,构建了以“核心素养”为基础的综合素质评价模型,该模型涵盖3个方面、10个维度、36个观测要点,并开发了一系列基于人工智能的表现性评价工具。通过采集学生在特定任务场景中的真实行为数据,系统可无感获取多模态信息,精准评估其身体素质、音乐素养、科学探究等能力。
目前,该方案已在全国28个省市的8000多所试点学校推广应用,累计约370万学生参与测评,初步实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“可视化、可跟踪、可比较”。测评结果不仅为区域和学校提供了教育改进依据,也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了个性化成长参考。
此次培训系统梳理了我国综合素质评价的发展脉络与实践挑战,重点传递了AI赋能评价的创新理论、技术路径与实践成果,为我校后续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、优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提供了关键指导。
撰稿人:李思浓
